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與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 1599-1641)是17世紀歐洲最傑出的兩位領導畫家,兩位皆出生於法蘭德斯(Flanders)安特衛普(Antwerp),范戴克於19-22歲時(1618-1621)曾在魯本斯於安特衛普的工作室擔任首席助手,向魯本斯學習;魯本斯擅長宗教畫、神話故事、歷史畫、肖像畫等各種繪畫類型,影響遍及歐洲各國;范戴克則特別在肖像畫類具備過人天賦,開創出優雅生動的獨特風格,並對英國肖像藝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范戴克是一位天才型畫家,17歲已經可以獨當一面,22歲曾經短暫地服務英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 of England, 1566-1625),不久後即應當時在安特衛普從事絲綢生意的友人—義大利熱內亞(Genoa)知名商業家族成員—吉羅.奧古斯提諾.巴勒比(Gio Agostino Balbi, 1582-1621)之邀前往義大利,並在義大利停留約6年之久(1621-1627);在此期間,范戴克研究義大利古典及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尤其是堤香(Titian, active about 1506; died 1576)的繪畫,並為熱內亞貴族繪製肖像,包括多幅精緻迷人的兒童肖像畫。
現藏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范戴克為熱內亞卡達內歐(Cattaneo)侯爵的一雙兒女所繪製的肖像—4歲7個月的《菲利浦.卡達內歐(Filippo Cattaneo, 1623)》與姐姐《瑪蒂蕾娜.卡達內歐(Maddalena Cattaneo, 1623)》,不僅精彩地捕捉到孩童純真生動的神情,並同時展現出其”小騎士”與”小淑女“的可愛模樣,如菲利浦稚嫩臉龐上的坦率眼神和充滿自信的站姿,而瑪蒂蕾娜略帶靦腆的稚氣笑容與規矩的姿勢,則呈現出甜美柔和的個性與氣質。
不同於《菲利浦.卡達內歐》與《瑪蒂蕾娜.卡達內歐》兩幅作品的室內背景,收藏在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London)的《巴勒比男孩(The Balbi Children, about 1625-7)》,畫面背景則移至戶外;像這樣大量將人物肖像結合自然風景的配置,是魯本斯和范戴克肖像作品的一大特色。在《巴勒比男孩》中,范戴克以極其細膩的上光(glazing)手法層層堆疊,讓畫面呈現出微妙色彩變化與精緻物象質感,如背景絲綢簾布的綠、紅色調,以及三位貴族家庭男孩身上的絲綢服裝等(如中間男孩服裝的鈷藍、暗紅、鉛錫黃等色調),營造出華麗厚實的視覺效果。畫家更進一步傳神地展現三位不同年齡男孩的神情樣貌,並成功地在略帶正式的場景氛圍中,表現出男孩的天真稚氣與輕鬆姿態。
(Above) Details from The Balbi Children, about 1625-7, Sir Anthony van Dyck (1599-1641),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畫中三位男孩確切身分不明。此幅作品因原為18世紀義大利熱內亞貴族巴勒比家族成員─柯斯塔提諾‧巴勒比(Costantino Balbi, 1676-1741)所藏,傳統上被命名為「巴勒比男孩(The Balbi Children)」;由於畫面右下方繪有山鴉,也有學者推測三位男孩可能是來自鄰近熱內亞城市、義大利皮爾蒙德區(Piedmont Region)的弗朗契(De Franchi)家族成員(因族徽上有山鴉圖案),但尚未有文件能夠證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