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英國國家美術館紀行 #17】15世紀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畫家─安托內羅‧達‧米西納(Antonello da Messina, active 1456; died 1479)《研讀神學的聖傑若米》




安托內羅‧達‧米西納(Antonello da Messina, active 1456; died 1479)《研讀神學的聖傑若米(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約作於1475年)》,現藏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描繪基督教四大教會聖師(Doctor of the Church)之一─聖傑若米(Saint Jerome, 342-420),在一棟建築物的書房中研讀經文的樣貌。聖傑若米是古代西方教會領導群倫的聖經學者,其最重要的成就是將《聖經》從希臘文(新約)及希伯來文(舊約)翻譯成拉丁文,也就是被尊為權威的《武加大譯本(Vulgate)》。聖傑若米是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的畫作題材;由於聖傑若米是古代教父中最有學問的一位,因此經常以置身在書房中研究的形象出現在畫中,本幅作品即為一例;聖傑若米另一個典型的形象是置身於山野中,以手握石頭、擊打自己胸部的方式驅逐罪念。




Details from 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about 1475, Antonello da Messina (active 1456; died 1479),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研讀神學的聖傑若米》是一幅充滿圖像學(iconography)象徵意涵的作品。畫中典型的象徵包括:聖傑若米身穿的主教紅袍,以及身後的紅色主教帽,由於聖傑若米曾在教宗達瑪穌一世(Pope Damasus I, c. 305-384)的羅馬教廷任職,以及因此常被描繪成主教的樣貌,彰顯其崇高地位;周圍豐富的藏書,呼應聖傑若米的博學;畫面右後方的獅子,則是來自聖傑若米曾為一頭獅子拔除掌中棘刺的傳說,痊癒的獅子自此一生都跟隨在聖傑若米身邊;畫面左側書櫃上方的十字基督像,則反映聖傑若米受到感召專心研究神學和翻譯聖經的大業。





Details from 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about 1475, Antonello da Messina (active 1456; died 1479),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除了上述典型象徵之外,安托內羅‧達‧米西納更進一步在畫面上營造出深層精神意涵:以位在畫面中央聖傑若米的閱讀空間為中心,畫家將畫面左右兩側象徵兩個不同的世界─畫面左側遠景方形窗戶外描繪城市周圍人們活動景象,象徵世俗世界;畫面右側在層層有如教堂內部廊柱背後的遠景窗外,則為樸素的原野景象,象徵天堂境界。 前景台座上右方象徵不朽的孔雀,面向象徵天堂的畫面右側;前景台座上左方的鷓鴣、以及中景閱讀空間台座上左方的貓,兩者象徵欲望,皆面向象徵俗世生活的畫面左側。



Details from 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about 1475, Antonello da Messina (active 1456; died 1479),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畫面上方窗外象徵靈魂的鳥兒,僅佇足在聖傑若米所在的畫面中央閱讀空間、以及畫面右側象徵天堂的上方,而不停留在象徵俗世世界的畫面左側。 就視覺效果而言,在畫面左側空間裡,從前景到遠景窗景的距離較短;畫面右側空間中,前景到遠景窗景的距離較長,好似呼應聖傑若米的哲思─”通往聖潔之路遠較世俗之路艱難”。



Details from 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about 1475, Antonello da Messina (active 1456; died 1479),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畫中的聖傑若米看似介於畫面左右兩個世界的中央,但實際上是位在畫面中軸線偏右的位置─前景地磚透視線所連接的畫面中心點為聖傑若米雙手翻閱的書籍,聖傑若米則位於書籍所在中軸線的右方;象徵聖傑若米雖仍生活在現世,然是屬於畫面右側的天堂境界;聖傑若米雖朝向畫面左方,但手中的書本、及其前方書櫃上方的十字基督像,則已將聖傑若米與畫面左方的世俗生活隔離。拖鞋置放在中景閱讀平台階梯之前,襯托出登上階梯所導向的閱讀平台,實為與世隔絕的寧靜空間。畫家進一步以堅固的拱形建築結構,區隔觀者並框架出畫中沉浸在研究中的聖傑若米,強化聖傑若米所處修行空間的隱蔽性。畫面透視中心點為書籍的巧思,再次呼應聖傑若米作為偉大學者的成就,突顯畫家深思熟慮的圖像設計。



這幅作品是由15世紀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出身義大利南方西西里(Sicily)的畫家─安托內羅‧達‧米西納所作。然而由於本幅作品對描繪物象細節的重視,以及豐富的圖像學等特色,與15世紀北方文藝復興的繪畫風格極為相似,使其在歷史上曾一度被誤認是北方文藝復興大師范艾克(Jan Van Eyck, active 1422; died 1441)、或早期尼德蘭(Flemish Primitives)畫家漢斯‧曼寧(Hans Memling, active 1465; died 1494)的作品。



Portrait of a Man, about 1475-6, Antonello da Messina (active 1456; died 1479),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事實上,這幅作品的確與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尼德蘭繪畫有深切淵源:根據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暨藝術史家─瓦薩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記載,正是安托內羅‧達‧米西納發現了北方尼德蘭藝術家新發明的油畫(oil painting)媒材,特別越過阿爾卑斯山,造訪油畫媒材的發明者(或可說是將油畫媒材發揮地最淋漓盡致者)─范艾克,習得油畫媒材處方,引入義大利,取代原本的蛋彩(tempera)。 油畫媒材的發明,使得畫家能夠更細膩地表現光影、堆疊色彩,使畫面色調具有深度與亮度,如在安托內羅‧達‧米西納所繪的《男子肖像(Portrait of a Man, about 1475-6)》中,人物臉部自然微妙的光影效果,立即震驚了當時義大利所有畫家與贊助者。油畫技法旋即普及義大利藝壇,影響了包括義大利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The Venetian Style)開創者─喬凡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 about 1435-1516) (見【英國國家美術館紀行 #15】)在內的所有義大利畫家,促進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技法的革命與創新。



一如《研讀神學的聖傑若米》畫面上同時呈現北方尼德蘭藝術重視細節與豐富圖像學的特色、以及南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包括前景地磚線條收束至中心點所呈現的透視法、清晰建築結構的幾何學、以及主角人物聖傑若米在建築空間中的精準比例等,安托內羅‧達‧米西納實代表15世紀早期南北方文藝復興間交流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