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一個熱愛肖像藝術的國家,迄今累積了長達500年以上的肖像藝術傳統;而此一悠久的肖像傳統,其初始則是由兩位來自歐陸的肖像藝術家─16世紀的小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1497/8-1543)以及17世紀的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 1599-1641)(見前述【英國國家美術館紀行 #12-1~12-3】)所建構。
小霍爾班於1497/8年生於德國南部的奧格斯堡(Augsburg),由其父親老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Elder, 1460-1524)親自教授畫藝。1519年,小霍爾班成為瑞士巴塞爾(Basel)藝術家公會成員。隨著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Reformation, 1517-1648)興起,來自宗教委託的藝術需求驟降,使得藝術家們需另尋出路;在此情況下,小霍爾班也於1526及1532年,兩度赴英國尋求發展。小霍爾班第一次赴英時,身上帶著享譽歐洲的知名荷蘭人文主義學者(Humanist)─鹿特丹的伊拉斯謨斯(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 1466/9-1536, 以 Erasmus 或 Erasmus of Rotterdam著稱)所寫的推薦函。
出身於德國美茵茲(Mainz)的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c. 1400-1468)於15世紀下半發明活字印刷術,開啟歐洲印刷革命,使得知識得以快速、大量地傳播;伊拉斯謨斯則是首批藉由此一技術發明成就盛名的作家之一。作為一位廣譽歐洲的人文學者,伊拉斯謨斯十分了解這樣一股新興的公眾傳播力量,除了以文字印刷的方式傳遞自己的思想與著作外,伊拉斯謨斯更善加藉由肖像委製及圖像印刷方式宣傳自我形象。 伊拉斯謨斯長期在歐洲各地旅行;1521年這位人文學者旅居巴塞爾,1523年撰寫針對馬可福音(Saint Mark's Gospel)的評論,並交由巴塞爾當地知名出版商暨人文學者、同時也是伊拉斯謨斯的朋友─約翰‧弗班(Johann Froben, c. 1460-1527)印刷出版。由於約翰‧弗班同時也委託許多為書籍繪製插圖的工作給小霍爾班,一般認為伊拉斯謨斯是在這樣的機緣下,透過出版商約翰‧弗班的介紹,結識了這位當時在巴塞爾工作的年輕畫家。 伊拉斯謨斯因此委託小霍爾班為其繪製肖像,而這位16世紀傑出的肖像畫家,也確實為這位16世紀的偉大人文學者繪製了數幅極具代表性的肖像畫作。
目前在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London)長期展示、屬於英國最精緻的私人藝術收藏之一─雷德諾伯爵(Earl of Radnor)家族”隆弗城堡收藏(The Longford Castle Collection)”的《伊拉斯謨斯(Erasmus, 成於1523年)》,是傳世最精緻的版本之一。在這件作品中,小霍爾班以3/4側面像呈現人物肖像;伊拉斯謨斯時年已約60歲,然而我們仍可在其面容上看到具洞察力的犀利眼神及堅毅神情;人物的薄唇及嘴角似笑未笑的樣貌,呈現這位人文學者的辯才及譏諷的論述風格。畫中人物的手部是另一個表現重點,從現藏巴黎羅浮宮《伊拉斯謨斯右手及肖像習作(Study of Right Hand of Erasmus of Rotterdam and Portrait Study, c. 1523 (手部) 1532? (臉部;應是小霍爾班於1532年,在第二次赴英行程前,為另一幅《鹿特丹的伊拉斯謨斯圓飾肖像(Roundel Portrait of Erasmus of Rotterdam, 1532, 現藏瑞士巴塞爾藝術博物館(Kunstmuseum Basel))》而準備))》的素描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小霍爾班為本幅作品手部描繪所做的細膩準備工作;畫家著重人物強而有力的手部表現,呈現伊拉斯謨斯終生著作不輟、以理性對抗愚闇的不懈努力,進一步呼應人物手部下方書緣的拉丁和希臘銘文:「鹿特丹的伊拉斯謨斯猶如赫克力士的艱鉅任務(The Herculean Labours of Erasmus of Rotterdam)」。畫中人物側邊的”文藝復興壁柱(Renaissance pilaster)”,反映伊拉斯謨斯對於希臘羅馬古典學識的深厚素養;人物身後架上的書籍對應其學者身分,水瓶象徵清澄思想,書緣上的拉丁銘文內容很可能並非來自畫家本身、而是來自伊拉斯謨斯對小霍爾班肖像藝術的讚譽:「這是小霍爾班的畫作,詆毀其才華要比模仿其作品要容易得多('I am Johannes (i.e. Hans) Holbein, whom it is easier to denigrate than to emulate.)」。
(Left) Study of Right Hand of Erasmus of Rotterdam and Portrait Study, c. 1523 (hand) 1532? (face),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1497/8-1543),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Right) Roundel Portrait of Erasmus of Rotterdam, 1532,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1497/8-1543), Kunstmuseum Basel, Switzerland
這是一幅巧妙融合伊拉斯謨斯真實性格與精神特點的理想化肖像畫(idealized portrait),也十分符合委託者本人希望傳達給大眾的形象。 相較於伊拉斯謨斯曾經委託其他畫家所作的肖像,包括1517年委託法蘭德斯畫家奎汀‧馬賽斯(Quentin Massys, 1456/66-1530)所作較年輕時期樣貌的肖像畫《鹿特丹的伊拉斯謨斯(Portrait of Erasmus of Rotterdam, 1517)》(現藏義大利國立古代藝術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ncient Art, Rome))、以及北方文藝復興大師─德國畫家杜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於1526年以鐫版(engraving)版畫所作的肖像作品等,小霍爾班所創作的肖像作品無疑地更深獲伊拉斯謨斯本人的讚賞與喜愛。 伊拉斯謨斯委託繪製這些肖像作品,一方面透過畫家本人或其工作坊,以油畫媒材複製多幅副本,致贈給伊拉斯謨斯在歐洲各地的保護人、贊助者、以及學者友人等;另一方面,則會以印刷方式將畫家所繪製的肖像隨書印製,作為大眾宣傳使用。英國國家美術館所展示的《伊拉斯謨斯(Erasmus, 1523)》,是伊拉斯謨斯致贈給英國坎特伯里大主教威廉‧瓦翰(William Warham,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c. 1450-1532)的禮物;也是當時及後世工作坊及印刷廠複製/印刷最多的版本,成為代表伊拉斯謨斯最廣為流傳的經典形象。
(Left) Portrait of Erasmus of Rotterdam, 1517, Quentin Massys (1456/66-1530),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GNAA), Rome, Italy
(Right) Erasmus of Rotterdam, 1526, Albrecht Dürer (1471–1528), THE MET, New York
另一幅現藏巴黎羅浮宮(The Louvre)的《伊拉斯謨斯(Erasmus)》,亦作於1523年,是小霍爾班為伊拉斯謨斯所作的另一幅精彩肖像作品。畫家以側面姿態呈現這位人文學者專注寫作的樣態;我們能夠從畫中人物緊抿的嘴唇,感受到人物嚴謹的性格。面容之外,人物手部再次成為畫作的視覺焦點,我們可以看到小霍爾班對於這位學者手部的精細描繪;此幅作品的手部素描習作(Two Studies of the Left Hand of Erasmus of Rotterdam; Study of the Right Hand Writing, c. 1523),亦典藏於羅浮宮中。這是一幅散發無比沉靜氣氛的肖像作品,在這幅畫作中我們再次看到小霍爾班肖像藝術的高超技法:除了敏銳地掌握人物性格,並以極為自然的手法如實地展現出人物特質外,更能夠在看似平凡沉穩構圖中,傳達出深長韻味。
巴黎羅浮宮(The Louvre)所藏的《伊拉斯謨斯(Erasmus)》肖像,推測可能是伊拉斯謨斯要致贈給他在英國的忠實盟友─同為知名人文學者暨英國政治家、《烏托邦(Utopia)》的作者湯瑪斯‧摩爾(Sir Thomas More, 1478-1535)的禮物。 1526年,當小霍爾班帶著伊拉斯謨斯的介紹信來到英國時,湯瑪斯‧摩爾除了委託小霍爾班繪製其個人及家族肖像外,更進而成為小霍爾班在英國的保護人。
Comments